■若齐近期身体状况趋好,张小芳松了一口气。
■若齐捐款专用二维码。
(相关资料图)
■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公众号
温暖1547号
●温暖诉求
今年五岁的浙江金华男孩吴若齐,在七个月时被诊断出重型地中海贫血,从此输血成了他的“家常便饭”。妈妈张小芳一直在为孩子筹备骨髓移植手术,希望若齐能有重获健康的机会。天遂人愿,去年4月,小若齐在广州南方医院接受手术,虽然家里负债累累,但张小芳夫妻在所不惜。然而,移植后的小若齐状况频出,光是吃药每个月就要一两万元。“只能继续借钱,可哪还有那么容易……”张小芳忧心忡忡,不知何以为继。
七月婴孩确诊重型地贫
2月的最后一天,张小芳带儿子吴若齐去了一趟广东省博物馆。早晨9点半入的馆,母子俩兴趣盎然,走走停停一直待到了下午4点。
恐龙骨架、海洋生物、琥珀、金玉……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品吸引着小若齐,他不知疲倦地沉浸其中,几乎忘记了自己是个小病号。“来广州做移植手术快一年了,每天不是在医院就是出租屋,也从来没带他出去逛过,现在终于有点好转了,就想着带孩子去见见世面,也让他开心。”张小芳说着说着就红了眼眶。
能走到今天这一步,全家人都太不容易。张小芳夫妇是浙江金华人,小若齐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。在若齐七个多月时,一次儿保体检,医生发现孩子的血红蛋白远低于正常值,建议他们去大医院认真复查。张小芳懵懵懂懂地抱着儿子去了金华市中心医院做基因筛查,结果查出小若齐是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,他的姐姐是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,所幸姐姐不需要特别的干预治疗。
“听说广州地中海贫血的案例多,治疗经验更丰富。”2018年10月初,张小芳带着孩子来到广州南方医院诊治。“不知道未来会怎样,我只能抱着孩子鼓励自己,看着他的眼睛一遍一遍说,‘妈妈不会放弃你’。”回想第一次走进门诊大厅的情景,张小芳笑中带泪。
骨髓配型一波三折
在南方医院,若齐进行了更详细的检查,医生给出的结论并无惊喜——重型地中海贫血。“孩子太小,医生建议三岁后进行移植,这期间一定要定期输血保证他活着。”张小芳告诉新快报记者,从那时起,她谨遵医嘱,每年都会抱着儿子来广州复查,确保若齐的身体状况能在手术机会到来时“顶得上”。
寻找匹配骨髓的过程一波三折。2021年10月,张小芳带着姐弟俩一起来到南方医院,希望能够匹配相合的骨髓。令人遗憾的是,虽然配型成功,但姐姐的骨髓中查出有抗体,不适合做移植手术。很快,在匹配率极低的非亲源捐髓志愿者中又找到“有缘人”,但提供者没能沟通成功。
但小若齐是幸运的,“没过多久竟然又找到一个全相合的供者!”张小芳说,匹配骨髓有了着落,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手术费。
卖房救子仍负债累累
在小若齐的家乡,地中海贫血患者极少,多年来张小芳未曾遇到过老乡病友,维持若齐常规治疗所面临的风险和困难,很少被亲友理解。
“每个月要输两次血,一旦到了时间不输血,孩子就变得非常虚弱,走不动路也吃不下饭。”张小芳知道,不及早移植,若齐的健康会有很多变数,甚至危及生命,骨髓移植手术是她必须要“下注的赌局”。
为了给若齐凑手术费用,张小芳夫妇决定卖掉多年前贷款买的商品房,还清贷款实际到手有50万元左右。“因为若齐这个病,我一直都在家全职照顾孩子,孩子爸爸在金华一家理发店上班,这几年受疫情影响,每月工资只有五六千元。”她说,若齐日常输血、排铁,月支出固定在3000多元,遇到其他事需要支出,夫妻俩不时要向亲朋借钱度日,“即使卖房子凑了50万元,钱也未必够用。”
去年10月,若齐的爷爷突然中风,奶奶年迈体弱也需要人照顾,吴爸爸只能辞了原来的工作忙里忙外,他打算等若齐好了以后,就在镇里开个理发店,也能照看到一家老小。
术后状况频发又入院
2022年4月,若齐顺利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,术后半年即达到出院指标,全家人欣喜不已。
但张小芳仍有担忧:“虽然达到了出院标准,但是他的血象不稳,细胞生长系数也很低,每个月都要到医院做各种检查。”为了方便孩子复诊,夫妻俩在医院附近的城中村租住下来,盼望孩子早日康复。
事与愿违。上个月初,在一次例行检查中,若齐被查出肺部感染,立即入院治疗。“20多天花了六七万元,而且很多都是自费药。”张小芳说。
“我们在网上筹到14万元左右捐款,加上卖房子的钱,本来勉强可以应付。现在孩子一感染入院,又是花钱如流水。”张小芳说,若齐的身体状况日渐好转,但接下来每个月必须花销的各种检查和抗排斥药物等费用,夫妻俩已无应对之策。
公益指引
●公益账户: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天天公益专项基金
●银行账号:44032601040006253
●开户银行: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
注:捐款时请注明“新快报温暖×号×××(受助者姓名)”, 如“新快报温暖1547号若齐”。如需捐款收据,请在汇款时附注捐款收据回邮地址、联系人姓名及电话。
■本版统筹: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
■本版采写:新快报记者 严蓉 李斯璐 实习生 王开来
■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标签: